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结合“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思考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原因。
2020-12-0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 简答题专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问,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今”。1851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特别是中日甲李战后,帝国主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掠夺资源,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前。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疯狂扩张势力,建立教堂,发展教民,强占民房、民田,肆意欺压百姓,洋教横行,而封建官府袒教抑民,置百姓于水深然之中,更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怒火。

——摘编自《略论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各种努力。

2018-03-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中华帝国沿海省份的一些地方被几个欧洲强国控制的非常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材料二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们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指中国)的巨大利益。

——材料一、二均据美国总统麦金莱的国会咨文(1898年12月)

材料三对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均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1899年9月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材料一中的“非常事件”是指哪一现象?当时,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这一事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要求在中国攫取“巨大利益”的背景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说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材料二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

材料三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郡守,秦官,掌治其郡。……(汉)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更名太守。……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诸侯王,(汉)高帝初置,金玺整绶,掌治其国,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1)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诸侯王权力演变的过程。

材料二   我国西南部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或汉族杂居的地区,自元明以来,统治阶级就采取土司制度统治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土司制度是兼指土司与土官两种统治制度而言。前者包括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这些官爵职称虽受封于中央政府的皇帝,但实际上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后者包括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是按照汉族地区行政建制设立的府、州、县中由少数民族头人所担任的官职。这种土司制度,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交通梗阻条件下,中央政府在军事征服或政治招抚之后所实行的“羁縻”政策和特殊的统治制度。这种制度在创建之初有可行的一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不仅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的发展,更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从明朝开始,便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改用流官代替土司,实行和中原地区完全系统的行政制度,这就是“改土归流”。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的意义。

材料三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
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
英国长江流域,云南、广东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3)据材料三,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期间美国提出什么政策,目的如何?

材料四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2018-10-1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
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
英国长江流域,云南、广东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材料二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想在中国夺取港湾,但当时美国尚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又掀起了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材料三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这一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7 . 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都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牵涉中国的国家利益。纵观历史,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还是在这个之后。

                                      ——金灿荣等《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   (1931年)是年秋期间,胡佛先生全神贯注于全国所依赖,筹划大规模建设计划之重任,在此情形之下,以应付世界面对新危机之时间与精力,所余自属有限,素报不受他国干涉之自由观念者,择于此时,已计划东三省事件之爆发实为适得其时。                            

                                                                    ----—亨利·L·史汀生《远东之危机》


材料三   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的内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在三四十年代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