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孙中山在刚写完《上李傅相(李鸿章)书》时,曾对陈少白说:“吾辈革命有二途径,一为中央革命,一为地方革命。如此项条陈得李鸿章采纳,则借此近身,可以实行中央革命,较地方革命事半功倍。”这反映出孙中山(     
A.自此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B.希望清廷接受资产阶级革命
C.对清政府革新尚存一线希望D.已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筹备
2 . 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
A.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
B.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
C.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
D.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体现了这样的奋斗历程﹣﹣由组建地方性团体到成立全国性政党的成长,由宣传革命思想到形成革命理论的提升,由孤立无援的失败起义到各地响应的成功革命的蜕变。以下对应关系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①建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
②创办《民报》﹣﹣撰写《革命军》
③发动黄花岗起义﹣﹣发动武昌起义
④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提出“三民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说明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
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