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021-10-29更新 | 515次组卷 | 45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发布知照称: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但各国与清政府所结之种种条约成于此项知照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此份知照
A.防止了列强干涉革命
B.孤立并推翻了清政府
C.促成列强承认了新政权
D.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强的态度”等。这篇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0-06-08更新 | 129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由此可见
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
湖北革命党人、部分咨议员及珅商代表浙江各界代表
湖南革命代表、省城士绅、商警各界代表江苏党人代表、新军、官绅
陕西革命党人、新军广西咨议员、革命党人、新军
贵州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安徽咨议员
山西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广东各界代表
云南军、政、学、商各界代表福建福建同盟会分会
江西新军、绅学各界四川士绅和军官

A.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B.地方势力割据自立
C.南方力量走向联合
D.民主政治渐成潮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2018-06-10更新 | 5387次组卷 | 7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5次组卷 | 85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描述了辛亥革命发展的迅猛
D.揭示了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8 . 1911年11月7日,《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给伦敦的报馆的信中说:“江汉关税务司苏古敦干得尤为出色。……海关的旗子是唯一在革命地区飘扬的中国旗。”这说明
A.江汉海关被革命政权控制
B.英国抵制中国的辛亥革命
C.革命党人对英国实行了妥协政策
D.清政府得到了列强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迮,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A.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B.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2016-11-27更新 | 17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