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图呈现了1911年武昌起义后,纷纷独立的各省在政体实践中建立的不同政体模式代表(局部)。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B.革命大好形势下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C.革命派完全掌控了地方政权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39年胡适曾说:“十月十日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就等同于七月四日之于美国公民的意义。”胡适所言“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的直接结果是
①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②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③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④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重兵,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皆势雄力厚,武昌失守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汉阳,在英国领事策划下,与独立各省代表谈判,以“拥袁当政”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然后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临时政府;而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黄兴等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更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并无明确的革命目标,即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也因缺少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加之财政窘迫和革命阵营混杂的立宪派、旧官僚的内讧捣乱,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袁世凯相抗衡。

——摘编自《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二: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于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对策,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分析指出材料一、二所示时代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相似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这表明
A.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
B.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
C.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
D.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5 . 话剧艺术(当时称“文明戏”或“新剧”)在我国兴起,某一时期话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爱国血》《东亚风云》《共和万岁》《黄鹤楼》等剧目。这些剧目可能出自哪一时期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九一八”事件后
6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下列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民报》
②兴中会
③武昌起义
④广州黄花岗起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孙中山曾欣喜地说:“吾党无论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下列事件的发生及其引发的后续效应,最能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四川保路运动
D.北伐战争
10 . 李明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平天国》
②《鸦片战争》
③《辛亥革命》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