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多角度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史料研习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角度二:理论指导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3)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的作用。

2017-12-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辛亥革命作业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