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关于是谁打响了辛亥首义第一枪问题,学术界流行的观点是:由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打响。进入21世纪,学术界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以及史实资料,发现过去关于这一问题的结论多有商榷之处,于是进行了新一轮的考证与辨析,提出了新见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昌起义发生时熊秉坤任新军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他于1913年呈交湖北革命实录馆《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一文对1911年10月10日起义前后的情节有详尽记述。该文追述八月十九日(公历10月10日)工八营方面的细节:该日傍晚,营中革命士兵焦急等候城外炮队发炮,以便起事,然始终未闻炮声信号。而清方军官加紧戒备,对士兵控制甚严,气氛极度紧张。 “将至日暮”,熊秉坤正在营房楼上一排宿舍向陶启元等革命同志布置“待举动”,忽然听得二排宿舍有骚动声响,熊秉坤本人当时的行状为:急忙至棚内携取枪械,即闻枪声四起,子弹齐飞,二排兵士已暴动矣。

熊文进而记述发生的事变:缘该三棚内之支队长金兆龙,得坤改定时限信后,方将准备一切,被本排排长陶启胜窥破。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程定国(程正瀛)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一、三排亦继起。

报人胡石庵撰于1912年农历二月的《湖北革命实见记》,记述了工八营正目朱思武10月11日凌晨对胡石庵陈述的工八营发难情形:适有该营后队二排排长陶启胜巡查各处,窥见同志金君(名兆龙)皮盒内有真子弹数排,吼而起,以掌披金额,曰:“尔谋反耶?”金大怒,狂叫曰:“反!反!即反矣!”即以手叉陶颈,推卧床上。众同志闻声哗起,于是有蒋遂杰、王仲烈、程正瀛等各出枪械,一面呼迫全营起事,一面以枪杆击陶脑,陶晕绝,乃整队下楼。

熊秉坤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在一次聚会上,孙中山指着熊秉坤向在场者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1918年10月10日,孙中山为上海《晨报》撰文,称“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起义之日乎!”以后在《孙文学说·建国方略之一》中又有“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之说。“熊一枪”之称由此鹊起。

熊秉坤20世纪20年代、30年代、50年代发表多篇忆及辛亥首义的文字,与1912——1913年间撰写的 《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在谁打响首义第一枪问题上大相径庭。他在1957年发表的《辛亥首义工程营发难概述》中提到当时他在楼上巡查,见二排排长陶启胜迎面跑来,“熊开枪对其射击,陶下楼逸去”,金兆龙、程正瀛与军官冲突,“下楼不得”,与枪击无关。这一关键细节的改变,使“首义第一枪”的桂冠移植到熊秉坤头上。而且有关由熊秉坤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情节,由模糊渐趋明朗,细节愈益具体生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冯天瑜、张笃勤著《辛亥首义史》


根据材料,对“是谁打响辛亥首义第一枪”进行考证辨析,并得出结论。
2021-05-24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7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