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有史书对武昌起义进行了一些细节描述:“1911年9月,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细节描述丰富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②写史者的立场对历史真相有巨大影响
③历史事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④以时间顺序叙述史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9更新 | 485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同盟会成员创办的《民呼日报》刊发旅沪蜀人檄文:“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路,即无异卖全国。政府已矣,吾四百兆(四亿)之可怜虫,将奈何!”该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反映出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C.促进“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为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1年11月,山东巡抚孙宝琦上奏朝廷请旨革命,清廷回复“奉旨允许”,最终山东于13日宣布独立,但24日又取消独立。这反映了(     
A.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B.地方实力派投机革命
C.官僚的软弱性妥协性D.中央的权力开始下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1年10月18日,驻汉口各国领事发布会衔布告称“现值中国政府与中国民军互起战争,查国际公法,无论何国政府与其国民开衅,该国国内法管辖之事其驻在该国之外国人无干涉权,并应严守中立。据此,本领事等自严守中立。”这一政策的实质在于
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B.进一步孤立革命势力
C.维护在华既得利益D.公开干涉和镇压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英、法、美、德、日、俄等列强在中国问题上达成“大国协调”:拒绝给予深陷财政困境的清廷或南京临时政府任何一方贷款,强调只有一个更加稳定的、能够代表全中国的政府才能获得列强的财政支持。列强的这一“大国协调”
A.意在挽救清政府的统治B.使中国民族工业走向衰落
C.实为干涉中国内政找借口D.表明西方国家赞同辛亥革命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1年11月,江苏以“瓦片英命(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实现光复后,多数地方州县“基本上由地主绅商或旧官僚把持政权”。这说明,“瓦片革命”
A.缺乏广泛的社会动员B.背离了辛亥革命宗旨
C.促进了国民革命高涨D.加速了民主政治实现
2021-01-13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列强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这意味着
A.辛亥革命面临失败的风险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D.“南北和谈”已宣告失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1年,当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资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与革命派的主张趋于一致D.具有抗争精神和契约法治意识
2020-09-2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  ) 
A.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
B.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
C.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
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损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
A.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
C.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
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