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2次组卷 | 8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惨败后,在慈禧亲信荣禄的保举和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政府于1895年派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操练“新建陆军"(以下简称新军)。新军完全依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聘用德国军官充任教习,还专门成立了由德国人组成的教习处,并且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1896年,监察御史胡景桂上奏弹劾袁世凯,列举其五大罪状:其一,不该用洋人服制,改我朝服色;其二,克扣军饷;其三,对北洋大豆王文韶无礼;其四,强占民田,建造营房;其五,擅自杀了一名莱民。此弹劾后被荣禄驳回,并且荣禄夸赞袁世凯练兵有方。数年经营后,袁世凯操练的北洋新军成为清末各地新军中最具实力的一支。

——整理自《袁世凯小站练兵》

材料二 1911年,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后,南方新军纷纷响应。但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北洋军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革命的命运。北洋士兵的意识是多样的,表现在革命初期军中就有袁世凯的支持者,也有发动起义响应革命的反清志士,更有浑水摸鱼从中渔利之徒。然而北洋军最终支持袁世凯,成为其纵横捭阖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其主要原因是南北议和过程中南方对北方轻视,导致南北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摘编自《辛亥革命时期的北洋军——以士兵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操练新军的政治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新车与南方新军在辛亥革命中表现的不同,并简析这种不同带来的后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5人3人3人1人1人

A.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B.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
C.沿袭原有政治制度
D.爆发的社会基础广泛
4 .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发回的消息称:“清廷将颁谕建设共和政府,且准选举总统。”《泰晤士报》随即发表评论,称赞此举,“谓此乃调停中国乱事最简便之法……袁氏不特为政治家且为外交家云”。英报发表此评论的背景是
A.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B.袁世凯对义和团采取严厉镇压措施
C.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面临瓦解危机
D.清帝退位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2017-1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
B.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
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
D.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各国除继续在中国遍设各种工厂外,还进一步夺取筑路和开矿的权利,用直接投资和高利贷两种方式把持中国铁路、矿山。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设立练兵处,开始改革军制。慈禧太后于19069月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1911年成立内阁。据不完全统计,1902-1911年,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在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反帝爱国性质的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据统计,革命党人先后在国内外创办了约一百二三十种报刊,用以“灌输最新学说”“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展开了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并多次组织武装起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呈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原因。
2023-02-18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美资本主义诸强迅速崛起之际,中国历史才步履蹒跚、被迫地步入近代,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的衰亡已成必然。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堕落的满清政府已无力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了,虽然慈禧太后企图通过“新政”、预备立宪来力挽狂澜,但一切只是徒劳。武昌起义实际上与从前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暴动一样,按常理清廷依旧可以轻易镇压,但这次起义却成为压垮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无力回天,这样辛亥革命成功地将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成功地翻开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カ,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主张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的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兴建布、纱、丝、麻四局,为武汉近代纺织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1914年,汉口商界领袖李紫云看准纺织业的发展潜力,邀请实力雄厚的富商,合股筹建武昌第一纱厂。这是武汉首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纺织工厂,是武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姚伟钧《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

材料二   一九一一年夏季,文学社和共进会两大革命团体经过协商,决定合作。《大江报》发表文章,指出“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以激励民气。在兵营和学堂中,许多士兵和学生纷纷剪除发辫,表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十月十日,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武汉在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中的地位,并从历史基础和国际环境的角度分析具备这种地位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所描述事件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影响下当年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