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晚清时期全国地方督抚旗汉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时间汉人(%)旗人(%)
1860—1900年79.120.9
武昌起义时70.829.2
武昌起义后89.510.5

A.汉人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旗人
B.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用人政策
C.清廷改革派力量逐渐占上风
D.满汉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由此可见
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
湖北革命党人、部分咨议员及珅商代表浙江各界代表
湖南革命代表、省城士绅、商警各界代表江苏党人代表、新军、官绅
陕西革命党人、新军广西咨议员、革命党人、新军
贵州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安徽咨议员
山西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广东各界代表
云南军、政、学、商各界代表福建福建同盟会分会
江西新军、绅学各界四川士绅和军官

A.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B.地方势力割据自立
C.南方力量走向联合
D.民主政治渐成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政体模式
湖北民主共和制
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2018-10-24更新 | 639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5人3人3人1人1人

A.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B.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
C.沿袭原有政治制度
D.爆发的社会基础广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
记述出处时间
对坚持在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者,许多著作笼统称呼“党人”、“革命的”。《中国国民党史略》等1927—1949
“同盟会之经营湖北也最久”,湖北新军征兵,同盟会乃利用此机,派党员参加日至社(会),即同盟会鄂支部之一外围组织也。从旁主之者如居正、刘公等,参加内部主持者如孙武、蒋翊武、张振武、蔡济民等。《武昌起义的因由》1941
“在武昌有文学社,蒋翊武为领袖,社员大都是同盟会的人。”“文学社是同盟会的分支。”《反清运动史》1942

A.国民党突出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
B.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
C.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同盟会是国内革命阶级的反满联合战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