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1年10月11日下午,当第一份中华民国军政府布告张贴于武汉街头时,“可谓万头攒动,许多人流下热泪,感到扬眉吐气”,随后湖南、江西等地纷纷响应;各国领事馆也于10月18日宣布“严守中立”。这些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C.武昌起义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D.资产阶级初步掌握了地方大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控制的海关不仅趁机攫取了海关税款保管权,甚至控制了公债基金的保管和出纳大权。这表明
A.列强攫取了海关税款B.中国财税主权进一步丧失
C.西方借关税支持革命D.清廷公债基金不断地扩容
2022-01-18更新 | 35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1年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和立宪派转向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
A.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B.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众基础D.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2020-09-28更新 | 376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浙江近代史》记载:1911年前后,金融风潮席卷全国,杭州的票号全部覆灭,钱庄倒了一大片,只有浙江兴业银行侥幸渡过了难关。出现上述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实行没收民族资本的政策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对经济的信心
C.西方制造业资金实力十分雄厚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萧条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武昌起义前后,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统计表

据上表,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的变化
A.极大地刺激了资产阶级参政热情B.说明科举制出现重大变革
C.是当局政府面对危机的应急反应D.有利于地方军阀控制政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这首歌谣表明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
C.武昌起义已经爆发D.风俗习惯影响革命
2017-06-16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