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武昌起义之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革命军兴,革命党消”以及各种“毁党”之说。正如同盟会元老的张继所言:“当革命初起,革命党人人欢迎……世局渐定,则觉革命党为害,此殆公例不可逃。”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并未唤起民众B.军人赢得民心向背
C.社会阶层分化加剧D.革命目的已经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海外,华侨社会“人人手舞足蹈,企望革命军成事,且特排列队伍游行中国街衢,以表庆祝之忱”。南洋地区华侨“平时最不喜欢谈革命者,至今连声诺诺”,“前之见党人而避之若将浼者,今亦纷纷欲以隶籍为荣”。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这场革命(     
A.使人民获得民主自由权利B.促进了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C.增强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D.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3 . 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2023-01-07更新 | 3074次组卷 | 19卷引用: 福建省安溪龙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B.中共一大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2023-01-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适应练习(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1年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几乎无一例外地声明保护外国在华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外国企业和侨民没有干扰。帝国主义列强也在清政府和独立各省之间标榜“中立”。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A.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革命B.中国革命党人的妥协性
C.国内外局势的错综复杂D.列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列强也进行了交涉,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这从侧面说明(     
A.革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B.舆论已经能够决定政治发展
C.清政府放弃了对革命的镇压D.列强公开支持中国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武昌起义爆发时,江苏议局议长、企业家张謇仍在为中国的和平改良而奔走;同年11月13日,清政府任命张謇为袁世凯内阁的“农工商大臣”,张謇却发表辞职通电,将政府“幡然降谕,许认共和”作为自己出仕的条件。张謇态度的转变反映了(       
A.官僚企业家的投机性B.清廷腐朽本质的暴露
C.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D.袁世凯复辟不得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反映了1905一1910年武汉地区重要报刊的创办情况。由此可得出(     
报刊创办时间创办人情况共同点
中文《楚报》1905年日知会会员主笔均传递于军学两界;“倡言大乱”
《武昌白话报》1908年同盟会会员主编
《湖北日报》1908年共进会会员主办
《江汉日报》1908年进步留日学生创办
《雄风报》1910年共进会会员主办
《大江报》1910年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机关报
A.政治革命需要进行思想宣传
B.辛亥革命有着广泛群众基础
C.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的共识
D.革命党人通过报刊影响政局
2022-07-11更新 | 107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岚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朝宣布铁路国有后,向外国银行借款筑路,引发民众对路权受损的担忧。有民谣称:“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外国占路权。”据此可知(       
A.革命思想已占主流地位B.爱国意识推动保路运动
C.保守观念阻碍对外开放D.重农抑商激化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