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由下表可知
武昌起义后部分地区政权更选情况
地区情况
湖北、浙江、江西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推立宪派人士和旧官僚为都督
湖南革命派夺取政权后又失去政权
江苏、广西、安徽立宪派、旧官僚抢先宣布“独立”
云南表面不是立宪派或旧官僚掌权,实际上为其左右
A.辛亥革命充满变数B.立宪派掌握了实权
C.同盟会的影响式微D.民主共和成为共识
2022-04-07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据此可知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5人3人3人4人5人5人

A.辛亥革命只是偶然的事件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不纯D.清廷仍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2022-03-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是一位高三学生摘录的部分史料。

这可用于解释
A.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成果的机缘B.革命阵营内部的分裂由来已久
C.同盟会难以承担革命领导重任D.袁世凯极力反对近代民主革命
2021-11-1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十几个省区都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下表可说明
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
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
C.立宪派内部斗争激烈D.革命隐藏着失败危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立宪派的各种活动,他们的这些行为
1911年6月川汉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会议当场就决定成立保路同志会,推立宪党人蒲段俊,罗纶为正副议长”
1911年11月12日湖北咨议局局长、立宪党人汤化龙向革命派建议,“此时武昌发难,各省均不晓得,须先通电各省,请一致响应,以助成伟举”
1912年初江苏立宪党领袖张謇:“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愿公奋其英略,旦夕之间,截定大局”

A.体现了资产阶级走向联合B.影响了清未民初政局的变动
C.说明立宪派趁势投机革命D.表明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湖流
6 . 下表为新闻出版界对武昌起义的部分记述。据此可以推知,辛亥革命
A.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B.促进了新闻出版业发展
C.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D.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

由此可见,立宪派
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2019-12-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晚清时期全国地方督抚旗汉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时间汉人(%)旗人(%)
1860—1900年79.120.9
武昌起义时70.829.2
武昌起义后89.510.5

A.汉人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旗人
B.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用人政策
C.清廷改革派力量逐渐占上风
D.满汉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由此可见
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
湖北革命党人、部分咨议员及珅商代表浙江各界代表
湖南革命代表、省城士绅、商警各界代表江苏党人代表、新军、官绅
陕西革命党人、新军广西咨议员、革命党人、新军
贵州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安徽咨议员
山西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广东各界代表
云南军、政、学、商各界代表福建福建同盟会分会
江西新军、绅学各界四川士绅和军官

A.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B.地方势力割据自立
C.南方力量走向联合
D.民主政治渐成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清末立宪进程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
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
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