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强的态度”等。这篇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0-06-08更新 | 129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

据此可知
A.清廷的统治根基已经松散B.清廷仍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C.辛亥革命只是偶然的事件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2020-01-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辛丑条约》签订引发庚子拳乱
B.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对民国前后的历次革命进行追述。他说,一次革命,起于______,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三次革命在云南,因袁世凯推翻共和,僭称洪宪皇帝。材料中的“______”处应该填入的城市是
A.上海
B.长沙
C.武昌
D.北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话剧艺术(当时称“文明戏”或“新剧”)在我国兴起,某一时期话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爱国血》《东亚风云》《共和万岁》《黄鹤楼》等剧目。这些剧目可能出自哪一时期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九一八”事件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说,武昌起义能够成为辛亥革命首义的关键在于抓住了动摇清政府根本的关键实力。这一“关键实力”是指
A.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B.同盟会集结了革命军主力
C.成功依靠和发动湖北新军
D.清朝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
③照搬西方体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