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2023-01-07更新 | 305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     
A.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B.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进展
C.工农武装割据成燎原之势D.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3 . 历史背景【知识点133】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____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疑。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____,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积极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传播____思想。
(4)有利条件:清政府的“____”和“____”,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022-08-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基础知识过级检测题中国近代史填空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选择反正,或独立,或逃亡,部分立宪派开始投向革命,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则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说明(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深厚
C.清王朝已走向崩溃D.革命派控制了地方大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8—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B.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表反映了1905一1910年武汉地区重要报刊的创办情况。由此可得出(     
报刊创办时间创办人情况共同点
中文《楚报》1905年日知会会员主笔均传递于军学两界;“倡言大乱”
《武昌白话报》1908年同盟会会员主编
《湖北日报》1908年共进会会员主办
《江汉日报》1908年进步留日学生创办
《雄风报》1910年共进会会员主办
《大江报》1910年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机关报
A.政治革命需要进行思想宣传
B.辛亥革命有着广泛群众基础
C.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的共识
D.革命党人通过报刊影响政局
2022-07-11更新 | 10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宣布铁路国有后,向外国银行借款筑路,引发民众对路权受损的担忧。有民谣称:“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外国占路权。”据此可知(       
A.革命思想已占主流地位B.爱国意识推动保路运动
C.保守观念阻碍对外开放D.重农抑商激化社会矛盾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学者李泽厚说:“遗憾的是,就在这期间,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她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如果她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在李泽厚看来
A.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C.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慈禧的死有直接关系
2022-06-0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晚清的一份电报原文。该电报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军咨府致萨镇冰函稿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


敬启者: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

军咨府启

A.太平天国战局激烈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C.辛亥革命的突发性D.晚清民族危机加深
10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解密06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统编版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