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1年8月,保路运动由“文明争路”转向激烈抗争,四川142个州县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市民纷纷投身其中。9月,运动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出现了群众性罢市、罢课风潮。这一运动(     
A.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得到武昌起义的有力支援
C.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爆发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转型
2 .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武昌起义爆发
③公布《清帝逊位诏书》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李健侯回忆称:“辛亥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     
A.宣传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B.新军的革命性较强
C.新式教育解放了人们思想D.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各地兴起各种形式的保路斗争,其中四川省尤为激烈,最后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清廷命令湖广总督瑞澂自湖北带兵前往镇压,部分鄂军西调。这主要说明(       
A.革命派并未做好革命的准备B.政策失当加剧了清朝统治危机
C.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D.清政府对革命力量的警惕性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晚清的一份电报原文。该电报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军咨府致萨镇冰函稿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


敬启者: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

军咨府启

A.太平天国战局激烈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C.辛亥革命的突发性D.晚清民族危机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1年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和立宪派转向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
A.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B.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众基础D.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由下表可知
武昌起义后部分地区政权更选情况
地区情况
湖北、浙江、江西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推立宪派人士和旧官僚为都督
湖南革命派夺取政权后又失去政权
江苏、广西、安徽立宪派、旧官僚抢先宣布“独立”
云南表面不是立宪派或旧官僚掌权,实际上为其左右
A.辛亥革命充满变数B.立宪派掌握了实权
C.同盟会的影响式微D.民主共和成为共识
2022-04-07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辛亥革命爆发后,某外国记者认为,"对中国来说,袁世凯是做大总统还是做皇帝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王朝必须退出历史舞台,这似乎是民心所向。"据此可知,他
A.支持袁世凯称帝B.反对民主共和政体
C.对革命持赞同态度D.要求列强保持中立
2022-01-1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2次组卷 | 85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