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黄花岗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
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2 . 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导致该词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薄弱B.政府加大报刊审查
C.“预备立宪”的推行D.革命缺乏政党领导
3 . 晚清世界历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B.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C.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2016-01-06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祭词中说:“……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出师未捷,千古遗恨。义声扬振,五月而后,武昌继之,遂覆清室。民国以立,共和新造。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对这段祭词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②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
③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④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2016-11-18更新 | 9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