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黄花岗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将新政斥之为“假维新”,清廷“见从前守旧的惹出祸来,才敷衍行了一段新政,不过是掩饰人的耳目”“满朝中,除媚外,别无他长。俺汉人,再靠他,真不得了!”陈天华旨在
A.抨击新政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限B.表达革命是国家民族的正确出路
C.揭露清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D.强调清末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2 . 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的政治事件是
A.清末新政发起B.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C.兴中会成立D.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3 .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有这场革命,根本原因是清朝到了末路,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交迫,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是结束满人统治。”该学者意在强调
A.清末“新政”实行的原因B.资产阶级重视发动群众
C.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4 . 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这反映作者意在
A.借助改革实现救亡图存B.发展军事工业抵制侵略
C.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D.以新文化运动启蒙民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5年,有文章指出若“以因果常例论之,国家政体,必胎于个人教育,政体之文野,视个人之程度而定。……(欧美)政体虽殊,而其为教育之结果,则无可疑”。据此可知文章作者
A.着眼于补全政治制度的缺陷
B.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价值重估
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
D.认为中国未具备宪政的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