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黄花岗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2023-01-07更新 | 3072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16讲戊戌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将新政斥之为“假维新”,清廷“见从前守旧的惹出祸来,才敷衍行了一段新政,不过是掩饰人的耳目”“满朝中,除媚外,别无他长。俺汉人,再靠他,真不得了!”陈天华旨在
A.抨击新政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限B.表达革命是国家民族的正确出路
C.揭露清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D.强调清末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3 . 章太炎:“代议政体者,封建之变相。其上置贵族院,非承封建者弗为也……不悟彼之去封建近,而我之去封建远。去封建远者,民皆平等;去封建近者,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与效立宪而使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不如王者一人秉权于上。”这一观点
A.反对实行代议制B.主张建立封建制C.主张建立代议制D.主张实行立宪制
2021-08-24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4 . 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书中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这些“革命”的术语应该来源于
A.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B.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C.西方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思想D.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2021-06-06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18辛亥革命-【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山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为1911年张聿光创作的漫画“加入一等”。作者旨在

(注:图左为洋人,图右为清朝官员,落入盆中的为铜钱)
A.引导民众认识思想革新的紧迫性B.表达对国人的深切同情
C.警示人们认清中外反动势力本质D.揭露帝国主义国家的贪欲
2021-04-19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6 . 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中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留日学生
A.内部分裂严重B.有较强民族自豪感
C.王朝意识受到冲击D.都不满清廷腐败无能
7 . 1903年6月,上海租界工部局查封进步刊物《苏报》,逮捕其主要撰稿人章太炎、邹容等人。之后,清政府多方活动,要求工部局将章、邹“引渡或处决”。同年12月24日,租界会审公廨组织额外公堂审判,判处章太炎、邹容永远监禁。“苏报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反清革命团体的斗争暂时转入低潮B.中文反动势力开始联合镇压民主革命
C.保皇党人与革命党人的论战达到高潮D.清政府无力掌控其内政外交
8 . 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虽然认可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的合理性,但他又认为过分的内部竞争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利益受损。对此陈天华也说∶"吾侪求总体之自由者也,非求个人之自由者也。"二者认识形的主要背景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清廷统治的腐朽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不断妥协的精神,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出来的。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材料二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是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取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存在着分歧和争议。经多次讨论,孙中山同意行内阁制,并拟议以黄兴为内阁总理。12月下旬,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会议通过《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维持总统制。清帝逊位(1912年2月12日)后第二天,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11日正式公布参议院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晚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争论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有何目的。
2020-10-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0 .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观,即把个人“权利与义务”和国家自主、民族独立联系起来,并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表明革命派
A.提升了人们的价值取向B.维护了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C.摧毁了传统的伦理道德D.促进了国人民族观的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