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6年,萍浏醴起义发布檄文:“至外而督抚,内而公卿,有能首倡大义,志切同胞者,则我四万万同胞欢迎爱戴……世袭中华大皇帝之权利以为酬报……但得我汉族为天子,即稍形专制,亦如我家中祖父,虽略示尊严,其荣幸犹为我所得与。”该檄文
A.忽视了民权革命的价值B.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C.弱化了民族革命的作用D.推动了统一政党的筹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5年夏,孙中山感到各革命团体分头活动,力量分散,已经不能适应革命的需要,于8月成立了同盟会。这说明,同盟会的成立
A.消除了革命团体间的矛盾B.推动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标志统一的革命政党出现D.出于汇聚革命力量的需要
3 . 据学者统计:1907年,广东陆军各级学校参加同盟会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0%以上;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一、二、三把手职位均为革命党人把控,校内《民报》《猛回头》等革命刊物广泛传播,教员甚至设置革命书籍密室以供学生阅读。由此可知
A.军校成为革命者的重要根据地B.南方多省的革命力量发展迅猛
C.同盟会十分重视培养宣传人才D.废科举堵塞了士人的上升通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一位高三学生摘录的部分史料。
1武昌起义爆发后,面对凯歌高进的革命形势,同盟会成员意见不相统属,议论歧为万途”
2部分同盟会会员一心谋求统一与和平,对孙中山提出的防范袁世凯反革命的举措多不理解
3孙武等湖北籍革命党人,对未能在临时政府中得到适当位置不满,于是脱离同盟会,另组"民社",
拥戴黎元洪为领袖

这可用于解释
A.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成果的机缘B.革命阵营内部的分裂由来已久
C.同盟会难以承担革命领导重任D.袁世凯极力反对近代民主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讨论同盟会的名称时,有人主张称“对满同盟会”孙中山则以“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而反对称对满同盟会”。这表明孙中山
A.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B.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C.将推翻清政府统治作为目标D.对狭隘的反满思想有所警惕
6 .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在其发表的《军政府宣言》中提到:汉人有作汉奸者,杀无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A.清政府已难以控驭社会舆论B.同盟会有浓厚民族革命色彩
C.同盟会主要致力于政治宣传D.中华民国力求恢复历史正统
7 . 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因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而最终失利
C.以谓动农民积极性为革命的重要内容D.以反封建统治为革命的斗争目标之一
8 . 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说:“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清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这反映出孙中山
A.明确了革命的发展方向B.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C.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D.诠释了三民主义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关于革命依靠什么力量的问题,汪东说:“革命之主动,皆中等社会而无乱民也”,“法之乱也,自下而上,今乃反之,则秩序可保。”这一主张
A.致使革命阵营内部成分复杂B.导致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C.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D.造成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黄兴、陈天华、宋毅仁领导的华兴会,蔡元培、陶成章等领导的光复会等团体。这些团体的出现
A.促进了清末“新政”的开展B.标志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C.适应了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D.推动了国内留学教育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