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1660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8世纪上半叶,有学派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原则,内战是议会为了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个人自由而与国王晨开的一场斗争。进入 20世纪后,学术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对内战进行了新的诠释。主要观点有∶乡绅是乡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内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战是衰落的乡绅为挽救自身所做的自救运动;等等。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内战是英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但也有学者认为内战是偶发事件,是一场误会。

———摘编自宫艳丽《另辟蹊径的英国内战史研究——读戴维·昂德唐的(狂欢、暴动与叛乱)》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轰轰地声掀翻了清朝统治的败堂。在这历史转变的伟大时刻,革命派理应精诚团结,为共同应对旧势力的挑战,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而奋斗不已。但事实与之相反,革命派在涣散的道路上继续滑行。光复会依然奉行"分裂"的方针,攻击孙中山、黄兴,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把临时政府讽喻为"群盗鼠窃狗偷"。而同盟会方面又毫不相让,竭力保持自己在权力分配中的"正统"地位,甚至鼓吹采取非常手段对付对方。

-摘编自陈梅龙《蒋介石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40~1660年英国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英两国近代反封建革命遭遇挫折的共同因素。
2022-01-09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中国,国歌从无到有,随着政权的变更而几度更换,每一首国歌的出现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因各国皆有专定国乐,更兼为了“整饬礼乐,以正人心”,颁布国歌《巩金瓯》。这首国歌大意是:“承蒙上天庇佑,当保牢疆土。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会像苍天一样不会塌下,像大海一样不会干枯。”这首国歌颁布仅仅六天后,就爆发了武昌起义,伴随着清朝的灭亡而寿终正寝。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颁布国歌《巩金瓯》目的。

材料二  1913年,《卿云歌》被定为中华民国临时国歌。歌词内容是“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1915年,袁世凯准备称帝,废除《卿云歌》,启用新国歌;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该国歌销声匿迹。1921年,北洋政府最终确定《卿云歌》为国歌,在此期间,学者吴研因提出国歌应该是“有韵的白话歌!古典文章是不行的”

——摘编自李静《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国歌《卿云歌》创立与废除的时代背景。根据吴研因对《卿云歌》的批评,指出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征。
2022-02-01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11115日北京的《爱国报》以《中国共济会出现》为题,刊发报道:“近日大局纷扰,南北相持,内部之廉烂,外部之乘机内外人士,莫不引为忧虑。闻有某某志士组织一中国共济会于天津。该会之宗旨,首在要求停战,北军之停战,由立宪党要求政府,南军之停战,由汪设法向南军鼓吹。此议既决,则组织国民会议,聚集全国代表,协议政体。

政府及南军共应服从国民之同意。”第三天,《顺天时报》刊载了国事共济会简章:(一)本会以保持全国领土(各省及各藩属)之统一为宗旨。(二)本会依前条之宗旨,要求两方停战,鼓吹组织临时国民会议,解决君主民主问题,以免全国战争之祸。(三)本会会员平日主张君主立宪者,担任请愿北京政府赞成本会办法,平日主张民主立宪者,担任请愿武昌军政府赞成本会办法。

——桑兵《辛亥国事共济会与国民会议》


(1)根据材料,概括国事共济会中君主立宪者和民主立宪者的相同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国事共济会的作用。
2021-08-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卷中卷”大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