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2 .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时代,但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孙中山之所以如此告诫,反映了他
A.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惋惜
B.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
C.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
3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2届河北省定州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4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2019-11-04更新 | 17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5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一规定反映出
A.议会主权至上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人民主权至上
D.政府权力过于分散
6 . 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C.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2018-01-26更新 | 285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在近代,英国、美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体?

(3)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献?

(4)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哪一年?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8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
A.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
B.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
C.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
9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C.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10 .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D.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