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摘抄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21723日,在这普通的一天,发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各地早期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石库门楼召开会议。……突然,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会场,与会代表经过紧张的商议,决定易地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摘编自曾成贵《锤头镰刀旗下》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并简析其意义。
2022-04-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人的道路探索

材料一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二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三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中任选一件,概述其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纲领”通过的时间,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纲领”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3)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各)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4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一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232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2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1922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指明,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对于党制定当时的革命纲领给予了直接的帮助。1922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

——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中共一大确定的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提出“最低纲领”的内容,并指出其提出的意义。
(2)结合大革命失败后史实,列举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过程。以及探索出的革命道路的内容。
(3)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做出正确决策的会议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的会议犹如一个又一个脚印,串联起中共成长与成熟的足迹,引领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材料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1936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在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时,毛泽东生动地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与材料一有关的是中共历史上的哪次会议?时间是哪一年?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的时间是哪一年?此后,中共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开端是什么?
(3)指出红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重要会议的时间和名称,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红军长征的影响。
6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标题
1950116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赴朝参战
1955427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军事、外交领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分别简述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方面概括社会主义新时期发生的变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南京条约》,清朝政府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虎门条约》允许英商及其家属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1845年11月29日,英国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以“华洋分居,避免纠纷”为诱饵,迫使上海道台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1916年填没成为爱多亚路,即今延安东路)向北到李家庄(今北京东路)的一片荒滩——外滩,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份土地章程被视为上海租界存在和运作的依据法理。上海开埠的第一年,除了商人和领事以外,属于伦敦会的英国传教士也迅速进入上海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璐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材料二:由于资本主义列强在租界强行拥有了自己的行政、立法、司法自主权,致使上海成为华界(中国管辖地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三界”分治的城市。其次,由于上海在五个通商口岸中最早设立租界,且充分利用了特殊的交通枢纽的条件,因此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一跃为全国商业中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租界的市政管理和建设、教育和工商业管理等制度,对上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不断的成长,上海的产业工人最为集中,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上海交通便捷,“国中之国”的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便于革命者进行活动;另外,上海文化事业发达,聚集了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进行各种活动,上海遂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
——摘编自马长林《上海的租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上海设立租界的依据是什么?又是哪些英国人最先进入上海的?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租界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