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二   1922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责”,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

19293月,中共中央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

193512月,中共中央决定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10月,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19401月,毛泽东指出:“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945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总路线。”

194812月,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的民主的和平”。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梁启超和邹容对于“新中国”的设想有何不同?20世纪初,建立“新中国”的愿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赋予“新中国”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的话语构建,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试对这一看法进行阐述。
2022-11-09更新 | 311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零诊考试历史试题
2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5

材料二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各)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3)材料三中的“会址”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2022-04-11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河南三门峡·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工业经历了一波长达10年左右的较快发展期。中国现代工业在1914-1920年的总平均增长年率为13.8%,其中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有发展,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大型工商业企业集团的出现,据统计,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公司,1920年比1912年增长了2.5倍。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各地已有不少以共产党或共产主义小组名义出现的,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共产主义团体。在这些团体联合组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过程中,革命成功之后正在广泛寻求盟友的苏俄给予了大力支持。1921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1920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及历史意义。
2022-03-04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广泛建立各种各样的宣传组织,比如工农俱乐部、列宁室、工农夜校等,采用会议、戏剧、墙报、标语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举措
A.健全了苏区的基础教育体系B.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D.表明毛泽东思想已经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曾说:“1921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方向)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1921年中共
A.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B.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6 . 1922年6月针对当时的军阀混战,陈独秀起草并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首次指出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是中国内忧外忠的根源,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一主张反映了
A.国共合作已经初步实现B.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新探索
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国民共识
2021-11-05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是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021-09-26更新 | 390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薪火相传、不断创新中助推中国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汉一块画像石上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中国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老子拄曲杖躬身还礼。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已经发现了,中国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所以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识,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东西。如《论语》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就包含了均富、以民为本的思想,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处处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以民为本。

——黄明同《三民主义中的民本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

材料三   从承继孔夫子到孙中山,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的情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勤劳勇敢的品格,在革命过程中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又经过革命烈火的淬炼显现出新的革命样态。五四运动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孕育了不朽的革命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多样的革命精神,以五四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典型。这些优秀革命文化支撑着国家危亡时期的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革命的不断前进,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摘编自《在革命文化的辩证发展中树立文化自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更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思想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任一典型革命精神的内涵。
2021-05-2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国家认同与国际化视角为我们认识中国与欧战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一条”彻底暴露了日本的侵华野心,并促使中国人关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如果说日本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以后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的话,那么日本在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不仅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而且还促使中国政府确定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首要目标:也就是中国必须参加战后和平会议。

Stephen G.CraftAngling for an Invitation to Paris

材料二   ……会议之外,另行组织中日山东问题会谈,达成的协议,载入会议记录,作为会议所接受记录的一部分。在会谈时,美、英两国派观察员列席。观察员的任务是“观察以及必要时出现调解纠纷以弥合分歧。

-《华盛顿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会议“边缘”谈判始末》

材料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出卖之前,中国由于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加入世界新秩序的前景充满厚望,因此举国上下曾为此兴奋不已。现在这种希望的破灭,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由此促使中国人寻求第三条道路。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参加一战的时间,分析中国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解决山东问题的方案,分析美国“调解纠纷”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三条道路”的内涵,概述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初有关“第三条道路”的实践。
10 . 近代中国人民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为了捍卫民族主权,解除民族危机,备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在关乎民族发展存亡的时刻,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以怎样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要求:各举一例即可)。

材料二   诗词、对联见证历史

序号内容
A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B开天辟地破鸿蒙,扶得倾危万代功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2)根据材料二指出A、B、C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