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部分)

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概要
1922.7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7.8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935.1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5.12瓦窑堡会议提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7.8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1945.4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员》(上册)


依据表格中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有关信息,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8-12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材料三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8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研究》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旧革命“嬗变”的表现。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分析材料二,论证中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及中共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3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第一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几乎全部是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而来的。是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国国内急切的民主改革和革命运动;而帝国主义的压迫,又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祸害——军阀背后的“乱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巴黎和会的列强“分赃”丑剧,促使中国人抛弃了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展开了最激烈的批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而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政府的反帝立场并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又赢得了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普遍同情与好感。于是在他们中间走出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关系实际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是作为知识、思想、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并逐步传播发展的学理性阶段;二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的实践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因素,指出这一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哪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的主要思想成果。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互动”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