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维经斯基1920年来华时,虽然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有所传播,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党学说的领会还不深……通过维经斯基的宣传,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在维经斯基的带助下,这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到工人中去开展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了准备。

——何云庵等《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材料二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

单位:亿(旧卢布)

时间协议金额实际使用军事(含抗美援朝)经济
1950.2.14121212(12)
1951.2.112.359.869.86(9.86)
1951.4.103.43.43.4(3.4)
1951.9.12666(6)
1951.9.150.70.380.38
1952.11.910.3610.3610.36
1953.6.46.16.16.1

材料三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2013年3月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苏俄是如何帮助中国革命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同俄罗斯合作的意义。

2018-01-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段,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

——《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二大宣言》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有什么不同变化?
(2)能否根据材料二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放弃了材料一的主张?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7-12-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检测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同志在纪念五四运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三走什么路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2017-12-12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本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急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材料四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4)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2017-10-1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对于历史的发展,研究者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历史,启迪未来。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1)根据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1910年前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材料二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英“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过渡期”在政治、经济领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思想领域的代表性事件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2016-11-27更新 | 3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