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他们希望(  )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扩大民主思想的影响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争取列强的外交同情
2 . 1918年12月,陈独秀指出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1919年5月4日,陈独秀发文认为这是“公理不敌强国的时代”,是强权世界,同时他警告中国国民,要掀起“民族自卫主义”。陈独秀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的爱国热情D.中国外交的失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7年北京政府向德奥宣战后,要求废除德奥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并在一战后得以实现;1919年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一些特权的七点要求。这表明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中国政府的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D.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已解决
4 .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副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不对称的是(  )
A.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
B.是爱国民众讽刺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
C.反映了上海工人罢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D.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
2021-06-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洹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在所有学校建立“讲习团”,走在街头,宣传朝鲜、越南、印度国家衰亡以及1919年的反殖民斗争。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多次报道了1919年在印度、埃及、土耳其、阿富汗、波兰以及匈牙利所发生的争取民族独立、自主运动的实况。材料表明五四运动期间
A.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形势B.毛泽东具有国际化战略思维
C.知识分子的视野具有全球性D.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互相支持
6 .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北大的封建主义也能产生好的效果,如果北大没有这样浓厚的封建传统或者气氛,五四运动,即使注定要爆发,也决不会是在北大。”这说明当时北京大学是
A.封建主义的主阵地B.传统文化的捍卫者
C.新旧思想的交锋点D.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2021-04-16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19年5月6日,孙中山派人到复旦大学发表激励学生的演说,,学生们当场决议:联合上海各校通电全国,声极营救北京被捕学生;迅速组织.上海学生联合会。这表明孙中山
A.鼓动学生暴力革命B.支持五四爱国运动
C.力促国共两党合作D.依靠民众进行革命
2021-02-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为中国青年网评选出的历史创意漫画优秀作品之一。作者借助这一艺术形式,旨在表达五四运动后期
A.文艺成为发动民众的手段B.各政党抛弃了立场的分歧
C.军阀政府出卖了国家利益D.爱国力量实现了联合斗争
9 . 1919年,在整个巴黎和会期间,北洋政府在山东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对德和约问题上,前后主张经过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变化过程。由于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竞至于无力对签约问题作出任何决定。材料旨在说明巴黎和会中国拒签和约
A.呼应了民众觉醒浪潮B.源于中国分裂型政治
C.外交家自身的决断性D.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
10 . 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
A.“坚决回击日本侵略行径”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废除二十一条”D.“打到国民党卖国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