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7年北京政府向德奥宣战后,要求废除德奥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并在一战后得以实现;1919年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一些特权的七点要求。这表明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中国政府的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D.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已解决
2021-10-21更新 | 75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培优)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9年6月7日,北京总商会的呈文中有警告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气兴奋,诚未可遏塞而致溃决。”随后,直系军阀吴佩孚致电时任大总统徐世昌:“如谓民气可抑,众口可箴,窃恐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大狱之兴,定招大乱。”这些主张(  )
A.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B.要求政府对“三罢”斗争让步
C.源于罢课学生遭到政府缉捕D.揭示了五四运动的里程碑作用
3 . 1919年5月2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漫画《闭门拒客,胡贪误国》(如图),画中有驻外使馆,还有狐面人身的外交官在数外币。这幅漫画与《大公报》总编辑亲赴巴黎采访发回的通讯《外交人物之写真》相互呼应。这些报道
A.激发了国人对中国外交问题的思考B.点燃了中国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
C.抨击了南京临时政府外交上不作为D.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行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毅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有学者评价道:“这在80年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空前的事。它冲破了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树立了一个敢于抗争的先例,对此后的中国外交产生了积极影响。”该评价主要是基于,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
A.实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成功B.为解决山东问题提供了可能
C.展示了北洋政府不畏强权的决心D.成为“公理战胜强权”的典范
2021-09-10更新 | 482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近代史-考点04民国时期的政治追求(1937年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30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主要标志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些斗争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摘编自王学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得以建立;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主要支柱,以帝国主义为主要靠山,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举借外债,用以维系着对中国社会的统治。

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构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理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百年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夙愿。

——摘编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特征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比,概括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06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在所有学校建立“讲习团”,走在街头,宣传朝鲜、越南、印度国家衰亡以及1919年的反殖民斗争。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多次报道了1919年在印度、埃及、土耳其、阿富汗、波兰以及匈牙利所发生的争取民族独立、自主运动的实况。材料表明五四运动期间
A.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形势B.毛泽东具有国际化战略思维
C.知识分子的视野具有全球性D.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互相支持
7 . 下表记录了五四运动相关史实。据表可知
阶段时间口号及表现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起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遭到镇压。
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迫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A.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担当领导B.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8 . 美国学者谢勒曾总结:巴黎和会后“许多受最好教育和有政治意识的中国人,既不再相信美国,也不再相信自由民主政体有希望充当改革的工具。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似乎只有通过一次激进的、集权的政治运动,才能把中国民众成功地组织成一支反对外国剥削的大军”。谢勒认为,巴黎和会推动中国
A.民族主义蓬勃发展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民主革命开始转型D.和平运动日益高涨
9 . 据学者研究,近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发展情况如表所示。这一现象
时间1894年1913年1919年
产业工人人数(人)不超过10万50一60万261万
外国企业雇工人数3.4万左右无数据23.5万

A.预示了社会发展的新方向B.加深了社会半殖民化程度
C.得益于清政府政策的调整D.直接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
10 . 1918年12月,陈独秀指出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1919年5月4日,陈独秀发文认为这是“公理不敌强国的时代”,是强权世界,同时他警告中国国民,要掀起“民族自卫主义”。陈独秀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的爱国热情D.中国外交的失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