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启蒙为目标,以批判旧传统为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在适当条件下遇上批判旧政权的政治运动时,两者便极易一拍即合,彼此支援,而造成浩大的声势。五四运动正是这样。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开展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反帝政治运动,二者很快合流在一起了。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中。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法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第三共和建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法国自1791年至1975年曾三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两次建立帝制,两次推行共和制政体。在政党出现以前,法国已经存在着许多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并开展活动。18495月议会选举使法国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进一步壮大。直至第三共和国(18751940)成立初期,法国政治生活中仍然是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在发挥作用。正是由于各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在选举中通过角逐所形成的政治格局巩固了第三共和国民主共和制度,推动了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第三共和国成立后,现代意义的政党及政党制度得以在法国确立和发展起来。自此,法国不断变化的党派格局,不仅构成了法国政治的基本内容,而且也决定了法国政治演变的根本走向。议会制导致了第三、四共和国时期政党的产生和政党格局及政党制度的形成。反过来,这种政党制度也影响着第三、四共和国政权结构的演变。

——摘编自张忠、陈应珍《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体现出的主要精神,并简析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很快合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政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法国政党制度与第三共和国之间的关系。
2022-07-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七高级中学(长安区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时期宗教、迷信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法国教育的世俗化逐渐推进,由于上流社会女性活跃于法国政治文化中心,女子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务的观点受到抨击,女子教育得到发展。如诺亚尔学校重视逻辑思维训,圣西尔学校关注女孩的健康与卫生,除此之外新思潮碰撞的场所——沙龙,也是女性接受非系统教育的地方。到18世纪法国女性识字率上升至45.3%,但是不同阶层女孩受教育程度不同,如18世纪巴黎地区入学女孩中,来自军官、商人、手工业者比例最大,农民阶层的女儿入学率微乎其微……19世纪以来,女性要求获得受教育权的抗争一直在持续,直到狄律依法案确定500人以上的市镇女子可以获得免费义务教育,卡米耶法案确定了中等教育向女子开放。19世纪80年代,法国一些大学向女子开放,女子教育经历了一个长期且曲折的过程。

——摘编自曾咏柳《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研究》

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近代女子教育不再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使妇女具有独立人格,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民女性获得求学的权利,改变了“贵族式”教育的模式。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女子与男子在教育上当然绝对的平等,要是不平等,就不得谓之平民教育”。此外为了解决入学期间的经济问题,又发展出了女子工读活动,一些妇女还得到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不仅影响“留法学界”,而且“影响华人在世界之地位”。五四时期的教育变革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封闭的家庭,开始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贾任军《五四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法国女子教育的特点,并分析该时期女子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女子教育的历史意义。
3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10-08更新 | 196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一次次遭受挫败,一次次力挽狂澜,一次次浴火重生。 1927年春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屠杀政策,使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猝不及防,遭到惨重损失。但是,党并没有破巨大的困难压倒,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人民顽强地战斗。……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中央根据地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南方其他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这次严重失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中国革命再次濒临绝境。最终,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新局面兴起。

——摘编自何毅亭《中国共产党95年来应对危局和困境的伟大实践及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思想主张。概括他们为实现这一主张所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新特点,并概述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危局和困境做出的主要努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捡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剧”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镜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特特一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

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共享做好“公转”。

——据《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