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1922年以来五四运动在各阶段教科书中的介绍(关键词)
            绍 (关 键 词)
1922年“壬戌学制”影响下中学教科书中的五四运动外交失败的结果;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惩办卖国贼;中心:北京、上海
1956年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突出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改革开放后至二十世纪末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五四运动共产党人领导运动;参加人群与被捕学生人数减少;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与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表中关键词的变化趋势表明
A.教科书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保持中立B.科技发展促进运动的政治意义凸显
C.历史教育应远离政治经济文化变化D.国家主义教育观念受到了高度重视
2021-08-03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对1918-1920年工人罢工斗争概况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罢工原因年份
罢工原因191819191920
要求增加工资152361
反对劳动过重和恶劣待遇7712
爱国运动351
工会组织4

A.新型政党领导下工人运动的发展B.工人阶级政治斗争意识逐渐增强
C.罢工是工人阶级主要的斗争方式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呈现的是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对五四运动的不同认识(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些认识(        )
时间对五四运动的不同认识(部分)
“五四”后期陈独秀、李大钊基本上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政治运动”分开来谈,希望将五四运动提升到政治运动利社会革新运动的高度来认识。
胡适使用“中国文艺复兴”来描述五四新文化运动。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五四运动”明确定性为“反帝反军阀”的“民族革命运动”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国民党人把“五四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
大举命失败后从1930年代末开始,毛泽东以论证“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批判山五四运动激起的“游行”“集会”等“直接行动”的政治参与方式,并以此告诫当前的青年学生,限制他们干预政治。

A.没有超出史学问题的研究范畴B.取决于现实的政治与文化斗争的态势
C.表明至今没有形成权威性认知D.说明五四运动的真实面貌已难以辨认
2020-03-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统练(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五四运动后部分知识分子的活动事迹。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时间人物地区事迹
1920年3月俞秀松上海在厚生铁厂做工,观察工人状况和心理
1920年5月邓中夏北京在南口铁路工人中工作,与工人同住、同吃
1920年8月李大钊北京发起五团体会议,喊出“到民间去”的口号
1920年12月毛泽东长沙到工人聚集的地方与他们接近,喝茶、谈心、交朋友
A.奠定了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促进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的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思想观点的变化情况。

以上变化表明五四运动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B.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6 . 下表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示意图(部分),其中“?”处应添写的是(     
A.新文化阵营的分化B.辛亥革命的影响
C.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D.五四运动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思想观点的变化情况
五四运动前五四运动后
对帝国主义的看法美国总统威尔逊是“现在世界上的第一好人”,大同盟(国际联盟)果然成立,那秘密条约,不正当的借款,过分的军备,强国的跋息,都不能够存在。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空话。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即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即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对人民群众的看法群众意识,每喜从同,恶德浊流,惰力甚大。非有先觉哲人,力抗群言,独标异见,则社会莫由进化。必有一班糊涂的人说皇帝最有用最贵重,或是说做官的、读书的最有用最贵重。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以上变化表明五四运动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示意图(部分),其中“?”处应添写的是
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国民》数种1920年左右,大中学生创办的宣传新文化的各种刊物达上百种

A.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新式印刷技术发展
D.五四运动的推动
9 . 口号(标语)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下表所列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流行的口号(标语)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A.反抗侵略成为主流B.社会矛盾相互交织
C.民主革命基本完成D.民族革命日益兴起
2020-01-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某学者研究五四运动的大致脉络和引证史料。据此可知,历史研究
大致脉络引证史料
“和会秘辛”巴黎和会参与者的文章
“现场存真”书信、日记、密电、呈文、报纸
亲历者忆亲历者文章
“日木五四”东京中国留学生游行示威被日本警察和民众阻挠、殴打、镇压的记述
“告日人书”当时各界人士劝说日本放弃侵略的“讲理”之辞
“五四演义”当时文艺家的“文艺创作”(通俗小说、话剧、诗)

A.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B.要充分占有多元史料
C.要贯穿全局看待历史
D.应为现实政治所服务
2019-09-30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八市重点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