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4月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失败、日本要求中国撤换两个专使的消息纷纷传来,北大学生开了一个会,并且捐了几百块钱:一方面用于打电报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要求他们坚持:一方面用于通电全国,反对因为外国压迫而撤换本国专使。这两个电报打出以后,所捐电报费还存300元左右,后拿出来买竹布等游行用品。53号,北大同学们在宿舍和新潮社(位于红楼一层22号)内奋战一夜。用长竹竿做大旗子,小竹竿做小旗子。并且推罗家伦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印刷多份散发。第二天早上,他们还准备了一个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而三个总代表因为准备有关文件,直到下午110分左右才赶到天安门集会。

——摘编自1931年罗家伦《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

材料二   北京特约通信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张宗祥大受夷伤。乃于昨日(四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学生举行游街大会,以为国民对于外交表示誓正到底。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齐集。各执白旗,大书誓死力争青岛,不争回青岛毋宁死,取消二十一条等语。

——摘自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

今日午后两点,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陆曹章”的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四日下午九钟)

——摘自1919年5月6日上海《中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能确认的历史事实和结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前,早期共产党人把五四运动视为一场反帝爱国的“革命”运动。大革命时期,“五四”被明确定性为“反帝反军阀”的“民族革命运动”。由此,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已呼之欲出。1927年国共分裂后,共产党人开始反复说明“五四”的“资产阶级性”,以瞿秋白等人为代表对“五四”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是到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新启蒙运动”则更侧重于从“启蒙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它,并试图批判继承“五四”“启蒙”精神。胡适一生多次把新文化运动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其用意明显在于强调其文学革命的内容、“人的解放”的价值关怀与再造文明的意义。

——摘编自张艳《五四运动阐释史研究(1919-1949)》

材料二 毛泽东把五四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中,最终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带有历史决定论色彩的五四认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共产党人把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归结为一场具有界标意义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则被按照阶级分析法,分别进行了阶级定性。

——摘编自张艳《五四运动阐释史研究(1919-1949)》

材料三 五四时代之于中国知识分子,不啻是一个辉煌的梦想,一段不能忘怀的追忆。“五四”被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建构成一座圣神的精神殿堂,他们来到这里,或追思仰慕,或抚时感事。对于活跃政治舞台上的多个党派而言,“五四”又是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多面神”。

——摘编自汪晖《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评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以材料二中的研究视角,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五四”是一个“多面神”的认识。
2020-09-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引发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结

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意义?在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列强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图四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结局是什么?

(4)根据图三到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