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五四运动是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梁启超在五四运动后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毛泽东把五四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中,最终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带有历史决定论色彩的五四认知模式。这表明五四运动
A.为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B.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的起点
C.具有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D.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的意识
2021-01-06更新 | 981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2 .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2020-12-29更新 | 517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2020-12-26更新 | 271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6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10-08更新 | 196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策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策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土”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
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
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D.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2019-07-30更新 | 2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2019-06-17更新 | 432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京外国语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9年5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材料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D.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著名学者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社会责任心的新发明”。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
A.使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激发了民众参与爱国运动
C.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向
D.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