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

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   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的建军思想与湘军的不同之处。
2 . 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年1月——1927年7)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战线建立)(1924年1月)
1) 原因:打倒列强,除掉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重要性。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长期革命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的实现)
①时间:1924年初。② 内容: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__________;同意共产党员以______身份加入国民党;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
③ 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的实现和_______________的正式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3) 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 黄埔军校建立(1924年)(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领导人才)
① 原因:经历了数次革命后,孙中山深感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② 标志:1924年,在广州成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由蒋介石担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并派许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
③意义: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5)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3月)
①条件: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编建国民革命军
②目的:打倒___________,推翻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
③对象: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结果: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______,基本上推翻了_________的统治。
6)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 原因:随着北伐顺利进行,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运动等一系列问题上意见相左,矛盾日益激化。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屠杀共产党。中共领导人陈独秀放弃了___________
(2) 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7)对国民革命运动的评价
①功绩:基本上推翻了__________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__的侵略势力。
②对共产党影响:共产党受到了历练,扩大了影响,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广大群众受到革命洗礼。
③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_________对革命的领导权,掌握________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2022-12-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八单元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59条如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该犯之本国未与中国订立条约,或未遣领事官驻扎者,该犯由中国公堂拘拿,审讯得实,即按中律治罪。

260条前条所知之外国人,在中国欠债且被中国人控告者,中国公堂有审判此等案件之权。

——1906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使北洋政府收回了德、俄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战后,德、奥、匈、苏取消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北洋政府先后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中提出裁撤领事裁判权,但未成功。国民党一大宣布:“一切不平等条约……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1927年,北伐军占领长江流域,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被国民政府收回。

材料三   192879日,国民政府宣布“在外华人应受中国法律之支配及中国法院之管辖……193011日起生效”,并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等法律,为废除领事裁判权做准备,遭到各国推诿后计划延期至1932年元旦执行,又因日本侵华而告中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宣布废止日本、德国、意大利的在华特权。1943111日,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宣布英、美撤废在华领事裁判权与在华租界,但中国不得取消或追究其在华不动产权利,其后其他国家纷纷签订类似条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做出这一法律规定的原因。
(2)你如何评价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上述行为。
2022-05-25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21-22高三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6年江西水灾发生后,江西党组织这样向农民解释水灾原因:“军阀年年向人民诈重税专以饱自己私囊,延长战争,丝毫不顾及农民的利益——不疏通河道,以利水源;不培植森林,以节雨量;不赔补堤防,以防溃决”;军阀根本不顾民众死活,却只知道“为帝国主义利益与自己地盘而战”。这种解释逻辑主要是为了
A.指责帝国主义侵略及军阀腐败统治B.唤醒农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正当性
C.打破农民“天灾祸人”的传统观念D.反思社会秩序治理失效的深层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革命行动扫荡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之政治的经济的统治权力,没收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之经济的侵略机关,归诸国有……必须这样,才算完成了民族革命。必须这样,我们才能脱离外国之政治的经济的统治与侵略。

——摘自陈独秀《赤的运动与中国外交》1927年2月7日

材料二   “今日出兵,惟在讨吴。”

——《蒋介石出师宣言》1926912

材料三   “妨害吾国之国民革命者,皆与四万万人民共弃之。”“革命之成功,即友邦之利益”,若“扶持正义赞助我国民军者”,则“爱之敬之”。

——《蒋介石对外宣言》192691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革命目标上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6 . 下面是1925~1926年广东农民运动情况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时间成立农会的县参加农会的农民(万人)
1925年5月2221
1926年5月6162
1926年8月(缺)80多

A.国民党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奠定基础
C.国民革命大运动发展的推动
D.工农联盟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7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与探索,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办黄埔军校应该说是孙中山军事上失败的结果。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有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一个是会党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他的活动渐渐变成了拉拢军阀,结果是不断遭到失败。这就教训了孙中山,所以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懂得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一九二三年决策,一九二四年正式开办黄埔军校,并决定由蒋介石当校长。

——曾庆榴:《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1)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

材料二   陈云在1935年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蒋健农:遵义会议后中国的历史性转折》


(2)材料中所说“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是谁?遵义会议的意义何在?

材料三   整体而言:战时国民政府海外派兵的谋划与行动有何重要的意义:其一,强化了英、美对日本南进战略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抗击日本军事侵略的军事同盟的尽快形成与切实维护;其二,在中南半岛地区牵制和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对打击日军南进部署……有重要作用;其三,有助于国民政府争取外来援助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当然,其中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国民政府将过多的精力置于争取国际合作和外来援助,却没有适时、妥当地处置中国国内政治和自身改革问题,结果因自身的弱点在战后国内外诸多重大事务的处置中陷于被动境地。

——张智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评价中国远征军的抗战?
2019-05-2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8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5月5日和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件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月20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年间,北伐军横扫六省,进逼天津,当时“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元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咸丰帝)召王公、四辅、六部、九卿等会议,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最后,北伐军终因孤军深入而失败。

——选自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1926年7月1日,蒋介石下达北伐部队动员今,宣布其北代进军计划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以“各个击破”为战略方针,蒋介石开始了挥师北伐,虽然平定湖北后,蒋介石改变策略转战了江西,但是这一战略的改变是符合当时战略需要的…在不超过半年的时间里,蒋介石统帅的北伐军击溃了吴佩孚,打败了孙传芳,占领了湘、颚、赣、和江浙等省,把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并且取得了战争胜利。

——摘编自沈家玉《国民革命军北伐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北伐的目的和影响,并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和影响,并分析北伐胜利进进军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下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魏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B.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C.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统一中国
D.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