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伴随着上海报贩规模的扩大,报贩创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捷音公所。1927年3月捷音公所开始更名改组,4月8日捷音公所正式改名为"捷音工会"。这一变化折射出
A.北伐军的胜利进军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D.上海成为近代传媒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设立政治部和党代表,其职责为参与部队管理、指导党务和主持政治训练,并保障战斗任务的完成。军事指挥官的命令,必须有党代表的副署方能生效。北伐战争时,军、师党代表大多由兼有国民党党籍的共产党员担任。这一制度
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加速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覆灭
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按照一般的军事教育程序,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但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将学制大大缩短,学生入学后只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这反映了当时
A.革命形势蓬勃发展B.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C.军队素质大幅提升D.国共合作方式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民国)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黄花岗起义B.北伐战争C.辛亥革命D.南昌起义
2020-09-26更新 | 360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7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
A.便于土地革命全面推行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顺利开展
C.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21-09-21更新 | 271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佛山高明区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6 . 1925年到1926 年间,《向导》和《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在内容上,多为纪念五卅运动、列宁、孙中山、十月革命、二七惨案、义和团运动、五九国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纪念文章
A.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B.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C.旨在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D.说明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广泛
8 . 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映了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武昌起义取得成功D.国民革命运动得到民众支持
2019-12-2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9-2020年高二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5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1925年2月20日,在《中国军人》创刊号上刊登,由黄埔军人创作的《国民革命歌》词曲。该歌出现后广为传唱。这反映了

A.歌曲成为宣传的重要形式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目标
C.黄埔军人普遍具有革命情怀
D.当时受影响地区民众的愿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推翻乡村封建势力是革命的要求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C.中共已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D.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土地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