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黄埔军校建立后,除对学生授以必须的军事知识外,也会开展政治教育。军校政治教育大纲规定的政治课多达26门,其中包括社会主义、三民主义、工农运动、苏俄研究等方面的课程。恽代英、聂荣臻等中共党员都曾担任过黄埔的政治教官。这反映了黄埔军校
A.注重培养学生的革命思想意识B.反思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纲领D.中共党员全面负责政治教育
2021-03-17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城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下列选项中,跟武汉相关的有
①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②《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③国民革命期间收回的租界之一④民国时期新的纺织业中心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4-23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3 . 1927年1—2月,毛泽东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称赞他们“好得很”。毛泽东此次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旨在(     
A.推进国民革命的发展B.落实土地革命相关政策
C.为发动秋收起义作准备D.筹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 . 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并概括其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开始北伐的时候,军阀的裂变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就是说重新崛起的吴佩孚统领的所谓十四省联军,实际上是一个分崩离析的体系……裂变达到这个程度,军阀实际上已经没有力量了。”这一观点
A.揭示了军阀覆灭的必然B.突出了北伐战争的意义
C.说明了社会动荡的根源D.强调了军阀裂变的价值
2021-04-30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是1927年的一幅漫画《滚出去》,描绘了一把“扩大反英运动”的巨大扫帚正扫向手拿武器的英国士兵的情景。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

A.列强在华势力土崩瓦解B.国民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C.北伐战争取得完全胜利D.民众救亡意识开始觉醒
2021-06-18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7 .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政局变化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
A.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B.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C.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D.中国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2021-09-13更新 | 24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
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
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单句子。下表所示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部分);

领域

口号

国共关系

“扩大左派”“反对右派”“国民党统一,反对分裂国民党者”

妇女运动

“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要求妇女劳动权、平等教育权、平等工价权、女子参政权及一切妇女应得之权”

农民运动

“反对地主压迫”“耕者有其田”

学生运动

“反抗国际帝国主义”“反抗国内军阀”“反抗一切反动教育"“为一切被压迫民众和学生的利益而奋斗”

五卅运动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经济绝交”“为死难同胞报仇”

北伐战争

“拥护反抗帝国主义的广州革命政府北伐”“人民、国民政府、国民军,联合起来消灭直奉卖国军阀”“为民众争自由而战”“反对英帝国主义援助吴佩孚攻击北伐军”“武力和民众结合”“城乡政权归人民”

——整理自刘扬雄《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研究》


提取材料中两条以上的口号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12-20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6年,张太雷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大会的演讲中,引述了列宁总结的巴黎公社教训,包括“无产阶级应该专政”“以实力、武力,压迫反革命势力”“无产阶级的政府另有他的方式,就是公社、苏维埃制度”。这回应了当时
A.国民革命的领导权问题B.国民革命的动力问题
C.国共两党合作方式问题D.社会改造的方式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