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022-01-20更新 | 236次组卷 | 47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2021-08-21更新 | 28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安徽利辛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主张节选自《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言——告此次为民族自由奋斗的民众》。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于
A.1919年B.1925年C.1931年D.1937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27年2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裁撤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职务等;会议决议军事委员会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其下达的命令必须有军委主席团四人签字方才有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由军委提名,由国民政府任命。此次会议
A.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到来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
C.意在削弱蒋介石的权力D.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权
2020-05-21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埔军校在初次招生时,即确定按省区分配招生名额,第一期毕业生来自22个省份,涵盖了大半个中国,这和当时许多军队乃至军校以地方集合的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当军校出现同乡会小组织时,遭到严令禁止。这种做法
A.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利于树立统一完整的国家意识
C.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表明革命首要目标是实现统一
6 . 1926年7月,中共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并渐次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掌握了国民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C.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为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A.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B.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定期发行关于农民运动的刊物。农民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上以“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等为话题。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时期
A.发生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B.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历史条件
C.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取得反帝成果
D.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6年7月,国民党在广州发布一则宣言,在宣言中陈述了中国的混乱时局,并提出“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随之发动战争。该战争
A.导致国共第二次合作
B.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C.从北向南统一中国
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0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与探索,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办黄埔军校应该说是孙中山军事上失败的结果。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有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一个是会党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他的活动渐渐变成了拉拢军阀,结果是不断遭到失败。这就教训了孙中山,所以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懂得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一九二三年决策,一九二四年正式开办黄埔军校,并决定由蒋介石当校长。

——曾庆榴:《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1)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

材料二   陈云在1935年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蒋健农:遵义会议后中国的历史性转折》


(2)材料中所说“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是谁?遵义会议的意义何在?

材料三   整体而言:战时国民政府海外派兵的谋划与行动有何重要的意义:其一,强化了英、美对日本南进战略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抗击日本军事侵略的军事同盟的尽快形成与切实维护;其二,在中南半岛地区牵制和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对打击日军南进部署……有重要作用;其三,有助于国民政府争取外来援助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当然,其中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国民政府将过多的精力置于争取国际合作和外来援助,却没有适时、妥当地处置中国国内政治和自身改革问题,结果因自身的弱点在战后国内外诸多重大事务的处置中陷于被动境地。

——张智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评价中国远征军的抗战?
2019-05-2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