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虽然在政策上比较重视农民问题,但却只有政策而没有行动。但毛泽东、彭湃等人不畏艰险,深入乡村,开展农民运动,为日后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累了经验……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的情况下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前所未有的难题,它能否正确解决,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至关重要。毛泽东认识到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提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等正确主张。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广州起义对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了有力的反抗,但二者都因为“军事行动”没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而惨遭失败。实践证明,中国在强敌占据中心城市的条件下,不能走像苏联那样先夺取城市后占领农村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在领导武装斗争的过程中,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以非常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所谓的“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三者结合起来。

——摘编自张丽君《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
2021-02-0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是主要参与者、中共最高领导人,这种身份需要足够的政治经验。而陈独秀在建党之前只是一个大学教授,他的政治经验可以说基本上是从担任中共领导人开始的,而从1921年中共建党到1923年国共合作开始,只有两年的时间,截至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才有六年时间。这对陈独秀政治经验积累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一个大学教授立即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而这个革命洪流还附加了许多复杂环境,不仅要与已有十多年革命历史的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同时还要接受共产国际太上皇式的指导。在这一系列复杂的环境中,陈独秀虽然竭尽努力,然总也不尽人意,在实际革命斗争中他既不懂得灵活的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利用其正确策略来发展自身力量,又不懂得策略性的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政策来降低对中共造成的损失;在国共合作中,他分辨不清各种时期以各种面貌出现的各种政客,更不懂得识别各种政客所使用的各种阴谋。这更增加了陈独秀犯错误的机会,也加大错误的程度。

——摘编自李梅丽《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的主观原因》


(1)根据材料,说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所带来的影响。
3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三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运动?革命的结局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人民的这一愿望是否可以实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