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

——《蔡校长复任与全国学校开课》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诸君”及“全国国民”是如何“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的?他们的行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从红船到巨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

99年前,南湖红船开启了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航程。自此,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始终不渝,中国共产党肩负宏大使命在波澜壮阔的世纪大潮中发展壮大。从一个不到60人的“地下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走过从无到有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历经从小到大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今,我们正在迎接由大向强的“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推动巍巍中华浩荡前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真理旗帜,勇立时代潮头,让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扬帆远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21—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探索。
2020-07-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材料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

——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道路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的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革命探索道路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陈独秀指出,社会上各项人中“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不主张强力,不主张阶级战争,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帝国主义那条旧路是不能再向前走了,唯有去找那条社会主义新路来走”。

——摘编自陈培军《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等

材料二   在国民党反动派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南昌起义公开以国民党左派名义进行号召,并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委员会。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军途中,遭到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部队损失严重,大多数参加者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继续跟共产党走。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在赣南的“三整”,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进行的改编一样,都在努力把起义部队改造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为这两支部队后来在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

——姜廷玉《论八一南昌起义精神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五四运动“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并归纳其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