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26年,赣西地区有中共党员30余人,赣南地区有党员630人,闽西地区有党员85人。1933年秋,中央苏区共有党员约13万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4%。这一变化是因为(     
A.北洋政府对赣闽地区的残酷剥削B.国民大革命高潮传播至江西地区
C.农民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认同D.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期间,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多个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军民生活异常艰难。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率先响应,每天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苏区干部更是“自带干粮去办公”。为解决村民饮水困难,毛泽东亲率红军战士开挖“红井”;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共创造了苏区党建、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摘编自李红喜《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等

材料二   1978年10月,袁庚受命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同年中央批准招商局在深圳蛇口设立工业区。那时,蛇口还是一片荒山野岭。1979年袁庚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一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口号。当年国庆节,这句口号出现在天安门游行队伍中,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如今的蛇口已从一片滩涂地发展为高楼林立、山海相接的滨海新城。

——摘编自陈蓉《袁庚:创造蛇口奇迹的改革先锋》等

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征程上的众多优秀品质,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种优秀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精神品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1929年,中共闽西第--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主要内容有:对地主家属“酌量分与土地”;对富农的土地只没收“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对中农“不要予以任何的损失”等。这些做法
A.使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B.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
C.表明党的土地政策走向成熟D.解决了农村中的社会问题
2022-03-19更新 | 317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某个时期,当时的苏维埃政府曾发给农民土地分配证、分田证和耕田证。这一做法旨在
A.实现土地私有变土地公有B.调动农民抗战的积极性
C.进一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5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报道说:“民众心中,只知有苏维埃、瑞金、莫斯科、列宁、斯大林等,而不知有西安、兰州、北平、南京等名词。某县长曾在合水以东召集民众训话,数次申传,到者寥寥。而苏维埃召集开会,则二十四小时之内,可以立刻齐集百里以内之民众。”这反映了
A.革命统一战线基础牢固B.革命根据地广获人民支持
C.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前线D.解放区农民革命积极性高涨
2021-1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历史试题
6 . 1928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2021-10-27更新 | 1056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第一套统一货币,被称为苏区货币。如图的五分券中间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对该纸币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案设计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特征 ②具有国家货币的雏形
③广泛流通于各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有利于抵制法币渗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小农自商鞅变法以来,经济已获得部分独立。中央政府一再以授田与限田政策来保护小农,但最后小农经济还是遭到豪强的兼并;唐中叶以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成为后世不易之法,而中国小农经济却一直顽强存在,并在明清时期发展到极致。以中唐为界,中国历史上小农经济的不同发展,其深刻根源在于唐中叶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小农、小工、小商出现的农民经济独立性日益增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新的调整,身份等级制逐渐为贫富的分层所取代。贵者以势占田的土地兼并形式被富者以资买田这一财富兼并形式所取代,土地作为财富进入日趋繁荣的市场,由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代替了以往按身份等级占有土地,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乡村社会控制的转型》

材料二   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共的一贯主张。十年内战时期实行的土地革命,是用直接没收地主土地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抗战时期为了团结地主一道抗日,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减租减息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中共放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理念。为什么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最终实现“耕者有其田”?1944714日,毛泽东在会见英国记者斯坦因时的一段谈话,对此做了很好的说明。毛泽东指出,在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其他地区,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和独裁专制的基础。未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因此,工业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只有工业社会才能是充分民主的社会。但为了发展工业,必须首先解决土地问题。没有一场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就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国家许多年前的发展已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罗平汉《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以中唐为界,中国历史上小农经济的不同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共为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主张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1-12-0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色旅游,让我们跟着他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人民情怀,只有植根人民的沃土,才是真诚而醇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扎于人民的大地。他的足迹曾先后来到这些红色土地。


从图中任选两个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两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明确列出两次发生的重大事件,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2021-06-08更新 | 13451次组卷 | 95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