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结合简图,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在①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B.在②中共二大做出与国民党合作重大决策
C.在③中共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在④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022-01-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B.日军大规模侵华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形成的精神

精神概述
红船精神源于1921年中共的诞生,其内涵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
井冈山精神源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其内涵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长征精神产生于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途中,其内涵包括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
延安精神产生于1935年至1948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其内涵包括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抗战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其内涵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西柏坡精神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其内涵包括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摘编自徐志栋、薛祥、申志清《精神的力量》


从材料中提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相关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次“行军”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实现了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次“行军”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渡江战役
6 . 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在诞生后一直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在某次会议上,中共中央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学者评价中共历史上某次会议:“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次会议是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0-07-11更新 | 4549次组卷 | 44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通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B.开始着手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D.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10 . 阅读下列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友农友闹革命,秋收暴动天地惊。

联合起来再向前,一杆大旗满地红。

材料二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

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件大事?其后中国革命的革命道路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怎样理解“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
2020-01-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