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体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创作的直接背景是
A.红军取得反“围剿”胜利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2019-04-12更新 | 97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军长征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以下是国统区对长征的部分报道。

在湘江战役中,报道称,“匪实力被歼所剩无多”。
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报道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报道称,“匪前临大河,后有追军,势将被歼”。
193510月的报道称,“残匪入陕,北三边及保安一带,与陕北赤匪合股”。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报道
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得红军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大白于天下,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传奇般的英雄事迹传播开来。董健吾受宋庆龄派遣前往陕北,在聆听王稼祥等人有关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并得到珍贵资料后,在国统区发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1)依据材料,指出国统区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会议认为: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该会议
A.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B.在极其紧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革命
C.提出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D.表明以国同共合作为特征的统战线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据上述材料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②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
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④王明推行“左倾”路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