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诗词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红军长征B.南昌起义C.五四运动D.渡江战役
2 . 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毛泽东所说“我们”开始“自己想问题”的重要标志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体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创作的直接背景是
A.红军取得反“围剿”胜利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2019-04-12更新 | 9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1讲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番话描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2019-01-10更新 | 291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宿州砀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复习测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方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下列有关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某次会议作出如下评价:“(它)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美国记者斯诺说:“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二万五千里长征B.开展游击战争
C.千里跃进大别山D.发动三大战役
10 . 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2016-11-21更新 | 39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8年10月25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1 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比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