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2021-09-28更新 | 272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这一认识
A.正确判断了当时的国内形势B.是“左”倾错误的体现
C.表明中共在政治上走向成熟D.有利于反“围剿”斗争
2021-09-19更新 | 25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
A.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调B.天灾抑制人口自然增长
C.政治形势影响人口变化D.各地人口观念存在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B.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0-06-02更新 | 96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4年11月何其巩建议:有计划的网开一面,迫其出窜,在追剿中予以节节之击灭。川滇黔三省,人口众多,形险而地腴,足为国防之最后支撑点。宜乘“赣匪”西窜之时,力加经营。蒋介石说:“卓见甚是,当存参考。”这反映了( )
A.国民党无力对中共进行全力“围剿”B.西南地区对维护国家安全地位重要
C.国共矛盾并不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D.国民党内部斗争削弱围剿红军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34年12月,中共政治局在贵州召开了猴场会议,在会议决议里提到“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并否决了博古、李德提出的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和停止强渡乌江的决议。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猴场会议
A.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在生死存亡关头挽救工农红军
C.为遵义会议的正确决议奠定基础
D.是毛泽东思想理论的成功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
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鲁迅先生曾向中共中央发过一份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与这则贺电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挺进大别山
C.长征的胜利
D.淮海战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序号“十五”应该是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建党初期的实干家
C.长征
D.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