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这一事件(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做法(     
A.实现了战略转移B.传播了革命火种
C.纠正了“左”倾错误D.促进了抗战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共某次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该会议地点在
A.汉口B.遵义C.延安D.西柏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由于连续作战,苏维埃政府的日常开支加上战争费用,早已入不敷出。中央苏区连续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经费空缺此时中央苏区人口已下降到两百万人,人力资源也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这一切预示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更严峻的困难,这促使临时中央匆忙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

——摘编自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材料二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本世纪(20世纪)再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摘编自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三 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表现在它实现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而且表现在它为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摘编自田克勤《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图所示会师塔是甘肃省会宁县的地标性建筑,2019年8月18日,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及总结活动曾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及长征胜利结束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D.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2021-09-28更新 | 270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悬臂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中期被迫长征的原因?并指出材料二中“分水岭”的具体事件及其重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红军在长征期间为纠正“左”倾错误召开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哈达铺会议
9 . 有学者指出,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如雨的子弹夺取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该学者评述的是
A.中共成立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遵义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2020-12-05更新 | 323次组卷 | 34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