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二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贵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三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分别概述其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纲领”通过的时间。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这一“纲领”确立的奋斗目标。
(3)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2 . 近代中国人的道路探索

材料一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二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三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中任选一件,概述其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纲领”通过的时间,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纲领”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3)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二   目录

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7月—19236月)

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6月—19277月)

4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7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月—19377月)

8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9章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12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
2023-06-25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分析其分歧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在第二次反复中,使中国民主革命转折的历史史实。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二   目录

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7月-19236月)

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6月-19277月)

4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7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月-19377月)

8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9章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12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
2022-01-18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由于连续作战,苏维埃政府的日常开支加上战争费用,早已入不敷出。中央苏区连续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经费空缺此时中央苏区人口已下降到两百万人,人力资源也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这一切预示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更严峻的困难,这促使临时中央匆忙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

——摘编自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材料二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本世纪(20世纪)再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摘编自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三 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表现在它实现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而且表现在它为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摘编自田克勤《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 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二   只有认清中 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材料一中“俄国人的路’是--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一道路开辟的历史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在第二次反复中,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的史实。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有何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人(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了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