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惨败,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随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紧要关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政府加强了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将材料中的重大史事按时间顺序填写在时间轴上,并从中任选一史事进行简要叙述。(要求:史事准确,叙述完整,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2-02-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在近代革命中,不断走向成熟,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和领导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怎样的革命新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选择这一道路的基本依据和最终结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中心发生的转变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决策调整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过草地
(绘画作品,创作于1976—1977年)
材料二   七律·长征毛泽东


(写于1935年9—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从史料类型(表现形式)角度看,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
(2)以上两则材料都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从史料价值角度分析,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试说明理由。
4 . 关键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强调长征过程的艰难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长征不仅胜利结束,而且使共产党赢得民主革命胜利。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三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上册


(1)根据长征路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事件及其原因是什么?(注意历史地图的解读和材料的结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回答“主要原因”时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做答)
2020-01-08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与探索,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办黄埔军校应该说是孙中山军事上失败的结果。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有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一个是会党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他的活动渐渐变成了拉拢军阀,结果是不断遭到失败。这就教训了孙中山,所以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懂得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一九二三年决策,一九二四年正式开办黄埔军校,并决定由蒋介石当校长。

——曾庆榴:《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1)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

材料二   陈云在1935年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蒋健农:遵义会议后中国的历史性转折》


(2)材料中所说“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是谁?遵义会议的意义何在?

材料三   整体而言:战时国民政府海外派兵的谋划与行动有何重要的意义:其一,强化了英、美对日本南进战略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抗击日本军事侵略的军事同盟的尽快形成与切实维护;其二,在中南半岛地区牵制和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对打击日军南进部署……有重要作用;其三,有助于国民政府争取外来援助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当然,其中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国民政府将过多的精力置于争取国际合作和外来援助,却没有适时、妥当地处置中国国内政治和自身改革问题,结果因自身的弱点在战后国内外诸多重大事务的处置中陷于被动境地。

——张智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评价中国远征军的抗战?
2019-05-2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是1934年10月23日登载于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赣匪弃巢西窜》。

香港: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二十二日专电)

南京: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长河残匪,我军挺进后,知难立足,内部已感恐慌,不难直捣巢穴。(二十二日专电)


请回答:
(1)上述新闻内容与我党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如何?
(2)此文代表何方立场?判断依据是什么?
(3)此文在研究该历史事件中属于哪种史料,说明判断理由。客观分析这类史料的研究价值
2019-04-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九校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8 .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据此回答:

(1)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首先表现为认识到以前的做法和思路不能再继续下去。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导致了什么后果?在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及时调整?确定了怎样的总方针?

(2)一个政党在危难中找到机遇,就要从实际出发推进新的探索。秋收起义后,中共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找到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3)“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再次遭遇重大危机。长征途中,中共为摆脱危机召开了什么会议,有何意义?

(4)针对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