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各)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2 . 观察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作家莫里斯·梅斯纳曾说过: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再没有哪一件事像长征及长征中传奇性的事迹那样,能够给予人们以这种极为重要的希望和信心——这种信心不仅表现在人们能够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未来,而且表现在对最终实现这种理想的价值理念深信不疑。

—— [美]莫里斯·梅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反映的是何种书法?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革命史上的长征伟业,长征胜利有哪些伟大意义?
(2)图2属于何种书法?这一书法作品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其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3)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 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简要评价。
2020-09-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3 .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学习到中国化的深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红旗一举千里明,铁锤一举山河动。中国诞生共产党,燎原星火满天红。

——革命民歌《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20年前,一篇真实记录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时所做重要谈话(简称“南方谈话”)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更加系统化和最终形成,是邓小平晚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性。时间越久,越放射出其真理的光辉。

——摘自2012年3月1日人民网——文史频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十月的风”吹来的代表人物及其表现?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指出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商界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做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

——《中国近代史大纲》

材料二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通史》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材料四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习近平建党95周年讲话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是否真的被“淹死”?结果如何?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影响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遭遇重大危机进行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为摆脱危机召开了什么会议?有何意义?针对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
2019-05-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材料二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三   (地图)

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并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选自“共同纲领”序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的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中共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实现了材料中“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材料二中的“伟大事变“指什么?如何理解这个“事变”的“伟大性”?
(3)材料三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4)材料四“新社会新国家”是什么性质?“新国家”开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19-02-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锡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毛泽东在1935年写下《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而今迈步从头越”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材料中“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是指?为了走好“革命以后的路”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采取了哪些有益的经济举措?

(4)在刚刚过去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卓有见地地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新长征之路。”“新长征”的内涵是什么?

(5)综上所述,谈谈新时期的中学生应怎样弘扬长征精神?

2017-05-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四)历史试卷

7 .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据此回答:

(1)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首先表现为认识到以前的做法和思路不能再继续下去。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导致了什么后果?在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及时调整?确定了怎样的总方针?

(2)一个政党在危难中找到机遇,就要从实际出发推进新的探索。秋收起义后,中共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找到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3)“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再次遭遇重大危机。长征途中,中共为摆脱危机召开了什么会议,有何意义?

(4)针对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