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各)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军长征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以下是国统区对长征的部分报道。

在湘江战役中,报道称,“匪实力被歼所剩无多”。
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报道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报道称,“匪前临大河,后有追军,势将被歼”。
193510月的报道称,“残匪入陕,北三边及保安一带,与陕北赤匪合股”。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报道
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得红军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大白于天下,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传奇般的英雄事迹传播开来。董健吾受宋庆龄派遣前往陕北,在聆听王稼祥等人有关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并得到珍贵资料后,在国统区发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1)依据材料,指出国统区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蒋介石集中了一百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堡垒主义”步步推进。……战局日益恶化,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先后纵横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等十多个省份。……几乎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一转移的成功,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此后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

——据《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国共两党为深入推进革命所发动的重大军事行动。请就歌词中“国民革命成功”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略转移”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4 . 邮政作为社会交往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璞鼎查在香港设立皇家邮局,随后在五处通商口岸设立分局,这是列强有计划地在中国设置“客邮局”的开端,表面是为满足侨民通信需要,其实是为满足其“远东中国政策”。

——据刘波《清末“客邮”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   近代邮政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与每一个历史事件紧紧相连。

1898年9月,光绪帝发布谕旨,要求各地设立邮政分支机构,酌情裁撤驿站,以便利商民通信。

1916年1月,北京邮政总局通令,将邮政日戳改为“洪宪元年”,同时印制“洪宪”纪念邮票。

1932年1月,北平邮政管理局宣布,以后凡邮寄包裹及信件,均加盖“不买日货,不卖日货,不运日货”等字样。

1949年2月,军方代表宣布对原北平邮政实行正式接管并着手恢复业务。与此同时,标志旧政权的中华邮政邮票一律停用,改贴华北解放区邮票。

——据修晓波《邮政史话》

材料三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物,邮政部门往往专门发行特种邮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客邮局”在中国出现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列现象发生的背景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张,阐明对该事件进行纪念的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材料二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三   (地图)

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并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选自“共同纲领”序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的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中共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实现了材料中“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材料二中的“伟大事变“指什么?如何理解这个“事变”的“伟大性”?
(3)材料三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4)材料四“新社会新国家”是什么性质?“新国家”开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19-02-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锡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 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惧风吹雨打、穿越惊涛骇浪、甘洒热血为人民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指出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哪两次重大挫折?分别是通过什么会议走出困境?
(3)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哪些重大成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红船精神”的理解。
2018-02-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毛泽东在1935年写下《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而今迈步从头越”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材料中“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是指?为了走好“革命以后的路”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采取了哪些有益的经济举措?

(4)在刚刚过去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卓有见地地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新长征之路。”“新长征”的内涵是什么?

(5)综上所述,谈谈新时期的中学生应怎样弘扬长征精神?

2017-05-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四)历史试卷
8 .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北京奥运圣火在南昌→井冈山→遵义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1 井冈山会师
图2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图3 遵义会议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图片相对应的事件的意义。
1、排序:图( )→图( )→图( )
2、历史意义:
图1:                                     
图2:                                     
图3:                                                                    
2016-11-18更新 | 8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