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足迹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如图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07-08更新 | 6739次组卷 | 55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2020-12-05更新 | 32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1届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2018-05-01更新 | 624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红军部队建立了一些培养红色医务人才的军医学校。到193410月,共培养各种医疗卫生人才686名,其中军医学员181名,调剂员75名,看护员300名,保健员123名,研究员7名。这一举措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宝贵探索
C.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统治D.为长征取得胜利做了重要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018-01-18更新 | 266次组卷 | 14卷引用:海南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合格考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毛泽东有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019-06-13更新 | 21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0年宁夏西吉县回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在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电文中,仅1934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前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各类命令和指示就有100多个,大多标注“十万火急”、“万万火急”字样,足见当时
A.第五次“围剿”前山雨欲来之紧迫
B.华北事变之际国家局势之危难
C.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紧迫与仓促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之必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
②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
③国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