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发生了伟大的飞跃。在反思以往革命运动失败的基础上,他说:改组国民党,使其“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在肯定“平均地权”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称国民党“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有别于以往革命运动对“新军”和“会党”力量的重视,他认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这些思想飞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形势。

——摘编自张玉昆《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的思想飞跃》

材料二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革命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广泛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毛泽东在军队中实行的诸如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党支部建在连上、设立政治委员等重要制度,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意义。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2-02-25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的会议犹如一个又一个脚印,串联起中共成长与成熟的足迹,引领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材料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1936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在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时,毛泽东生动地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与材料一有关的是中共历史上的哪次会议?时间是哪一年?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的时间是哪一年?此后,中共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开端是什么?
(3)指出红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重要会议的时间和名称,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红军长征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54日,两支部队会师的大会召开。陈毅首先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就在今天来开大会庆祝两个部队的胜利会师,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并宣布两军会合后,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在会上说:“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两支红军主力约五千人以上还有八千多农军,共一万多人,参加大会的群众也逾万人,两万多人在会场上高呼口号大唱战歌。

——摘编自付尚文《伟大的井冈山会师一纪念毛主席和朱德同志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

材料二 (1937年)8月上旬,应国民党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由于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也相继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战以合作抗日的协议。9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年中共军队改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共军队改编的原因,并分析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坚持道路自信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条道路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7811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1731日,国务院批准湖北沙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沙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198410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10月,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11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单独两孩"新政将全面启动,军队建设听中国共产党指挥、善谋打仗的新型司令机关,其它的改革涉及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养老金并轨等。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道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2021-05-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前进道路是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未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

——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

材料二   



红军长征路线图
(1)结合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历史,简要说明党面对“危机”是怎样“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简析长征胜利的意义。
2021-01-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组织城市工人武装起义为中心,先占领城市,夺取国家政权。巴黎公社起义就是走城市工人武装起义道路,用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和商品生产……社会组织只有按照计划生产,才能彻底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再次发生……要想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有序的进行经济活动,实现共同富裕,那就只有消灭竞争。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材料三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摘编自邓小平《怎样恢复农业生产》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根据国情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根据国情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的史实。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能直接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9 .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与形势变化适时制定了积极的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中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毛泽东否定“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因是什么?“向农村进军”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3)材料三中提到的“改革模式”,其经营方式是怎样的?这种改革模式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什么?从这一“飞跃”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20-10-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

材料二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
(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