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右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据此图判断,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 . 下图为1928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侧面反映出(     
A.日本侵华对中共发展的影响B.毛泽东革命道路论断的正确性
C.国民党对中共政策不断调整D.“工农武装割据”的日益发展
3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北伐胜利进军B.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
C.“工农武装割据”的开辟D.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2-02-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伟大的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 、“敢闯新路” 、 “依靠群众 ”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长征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三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927年4月“五大”时的党员成分

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特点。这一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变化及原因。
2019-03-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观察图,导致中共党员数量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工农运动高涨
B.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C.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高涨
D.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
之“异”的不同国情。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了中苏(俄)关系的何种变化?分别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怎样的特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8-07-1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民族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10 .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左图和右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